政府頻打炒房有效嗎?房產專家胡偉良列2大觀察重點

政府頻打炒房有效嗎?房產專家胡偉良列2大觀察重點

為了抑制房價的上漲,政府近期的打房措施也愈來愈綿密,除了金融管制措施外,也祭出了不少財政加稅措施。其中更有不少民代和學者把囤房稅當成降低房價的重要法門,這樣的想法真的令人錯愕,試想,房價會趨高,不就代表供需失衡,在需求大於供給的賣方市場下,囤房稅的稅賦會由屋主自行吸收?而不是轉嫁給買家和租客?會因此逼使多房族將房屋釋出從而達到降房價的目的?

答案顯然都是否定的,亦即囤房稅在賣方市場上,在需求大於供給的情況下,囤房稅的稅賦會被轉嫁給買家和租客,從而助漲房價和租金;而只有在供給大於需求的買方市場下,賣方才有可能自行吸收稅賦,並因為自負稅賦而賣房,亦即在房市不振時,囤房稅會進一步的打壓房價。

韓國就是明顯的例證,而過去的台北市縱在囤房稅課徵下,「撇開週期性的房價下跌外」,其實房價也依然持續上揚,所以囤房稅可以降房價的論述其實是有問題的。

從現況來看,以人均超過三萬美金的開發國家來看,台灣大部分房產的規格、標準都太低,民眾在追求居住品質提升的情況下,建築物的耐震能力、隔音減噪性能、智慧智能設施的設置,乃至於老齡化的無障礙設施,都將成為民眾選購房子的重要考量因素。也就是這些比較高規格房宅的需求將會逐步提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