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六都豪宅4》傳產老闆吳玲吟被無敵海景打動 接連買兩戶

開箱六都豪宅4》傳產老闆吳玲吟被無敵海景打動 接連買兩戶

「我是被海景撼動到!我們家落地窗外右斜方視角看過去就是出入海口,大船開進來,就像往我們家開,感覺離海非常近,彷彿睡在海邊。」兩年前,從事金屬回收買賣生意的吳玲吟受高永機構副總徐淑華之邀,來到甫完工的「大船入港」建案,喝咖啡、看海景,被壯觀的海景給吸引,那畫面不斷停留腦海,讓原本沒有買房計畫的她,兩晚輾轉難眠,忍不住購入B棟1戶,住了1年多、領略春夏秋冬四季後,又添購A棟1戶,吳玲吟說到自己的家,至今仍難掩雀躍。

窗戶面對高雄港 一覽海水明暗變化

吳玲吟的家共有四大面窗正對高雄港,兩面在客廳,配有兩個陽台,其他分別在主臥室及佛堂,「海會隨著陽光變化呈現深淺明暗,感受不太一樣。」她很興奮地不停介紹著。陽台外,種著羅漢松及馬茶花,加上吳玲吟先生打造的迴圈水造景,徐風配著流水聲,猶如住在大自然裡。無需擔心忙碌忘記幫植栽澆水,因已配好自動澆灌系統,時間到自動給水,也因為戶戶都有植栽,空中俯瞰「大船入港」就像向垂直伸展的矗立森林。

吳玲吟在高雄小港區有間透天厝,鄰近山邊,她的工廠位在大寮區,上下班還算方便,而靠海的亞灣區新房,離市區較近,起初只打算做度假用。不塞車時,兩個家的距離大約15分鐘車程。可是搬進來住後,愈來愈喜歡大船入港的放鬆感,從1週住1~2天,到現在1週住5天,沒有重要行程時,也特別享受待在這裡。

吳玲吟說,位於小港的透天,地坪約40坪,有雙車庫,樓高4層半,1樓為客廳、餐廳,2樓是主臥室,3、4樓是小孩房間及佛堂,由於需要爬樓梯,所以平時活動大多在1、2樓,無法頻繁上樓燒香拜佛。住在大樓裡,一家人在同一層平面範圍,移動出入都方便,尤其是能隨時進出佛堂沉思靜坐,讓虔誠佛教徒的她感到安慰。

她的亞灣區新家,權狀90坪,隔成3房,以半毛胚交屋,室內裝潢並非單一的設計風格,她說她偏好簡單,而先生喜歡亮色石材,所以耗費許多時間與設計師溝通討論,也親自去石材工廠,請工廠現場剖面石材,再來挑選。家裡配色主要以建材的原色呈現,比方原石原木,全部以實用性為主。客廳以石材搭配玻璃,作為電視牆的石材切面可見已經快成結晶體,正面看像極了蝴蝶展翅的樣子,廚房的石材反而似幅水墨畫。

公設偏向自然風 回家就像深山度假

客廳和餐廳設計成一個連貫性空間,在同一條動線上,透過一扇移動的玻璃拉門輕隔間,平時拉門大都敞開,寬闊明亮,親友和小孫女來作客時,能直接坐在大型餐桌上聊天,餐桌旁邊即為中島廚房,泡茶、上菜都方便,廚房視線能通過客廳看到陽台的綠色植栽,打破一定要在客廳吃東西的既定習慣。

吳玲吟分享,兩年前她無預警購入新家,主要是被海景感動,所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曾去比較零星亞灣區建案,好比有去國城定潮參觀,但當時尚未完工無法看到成屋;不然其他建案都離海邊較遠,「大船入港是當時離海最近建案,還有該社區不到100戶,住戶進出也相對單純,以及未臨大馬路車流量較少,出入安全。」

大船入港公設的「自然」訴求,也是吳玲吟下手的關鍵。「右手邊一個大森林,前面一個大水井,只有度假飯店才有的設計,天天有到深山度假的錯覺。」仔細研究,發現基地內綠覆率高達107.3%,種滿羅漢松、落羽松、喬木、楓香、白水木、光臘等大樹高低層次花束序列,就像被大自然包圍;頂樓結合無邊際水池與真柏等綠藝植栽,真柏姿態優雅隨著光線明暗,變化萬千,除有自然生態風貌,還能降低頂樓溫度。

吳玲吟說,業主致力打造一個垂直綠帶,兼顧通風與自然風對流,她原先以為住在大樓享受不到自然風,沒想到卻比透天厝還通風,她認為建商在「自然」的追求上,費了許多心思,反觀其他建商重視精工美術燈及擺設,「我喜歡簡單自然,合成的東西撼動不了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