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和闐:俄國戰敗的好投資

俄烏戰爭仍然繼續,雙方都在加碼,沒有妥協的意思。烏克蘭是被侵略的一方,目前得到歐美超過五百億美元援助。俄羅斯是侵略的一方,除了在境內徵兵超過50萬人,又向伊朗、北韓購買無人機與軍火,如果沒有意外,新一波大規模的戰事又將引爆。作為戰前世界排名第3的軍事強國,現在可能搞到連烏克蘭都可以把它擊敗,全球投資人將面對新局面:如何面對俄羅斯戰敗後的新世界?更重要的問題是:投資人在俄羅斯戰敗前該怎麼布局?
俄羅斯不是普通國家,在全球很多原物料有重要的地位。統計排名產量全球第一的有:天然氣、鈾、鎳、鐵礦石、小麥、鉀肥、肥料;產量全球第2的有:原油、石化產品、白金、精煉銅、木材、阿摩尼亞;產量全球第3的有:煤炭、電解鋁、天然氣管材、鈦。1991年蘇維埃崩潰之前,俄羅斯在原物料貿易市場沒有意義,當時西方國家全面禁運,中國與印度等新興市場的經濟基期很低,也不在世界貿易組織的體系中,原物料的消耗與現在完全無法比。
俄國龐大原物料 短期難回市場
目前,俄羅斯的商品供應已經與世界自由貿易體系脫鉤。以海運看,歐美保險公司現在不承擔俄羅斯船隻在黑海的保險,因此俄羅斯無法從黑海的口岸出口;2023年1月愛沙尼亞宣布封鎖聖彼得堡出海的芬蘭灣,俄羅斯的船隻未來能否正常進出大有疑問。也許俄羅斯的原油與天然氣還能透過部分陸上管道外銷到中國與中亞,但是一來管道口徑有限,二來能正常付款的國家也在減少。俄羅斯的農產品實質上已經停止對中國以外的大多數國家出口,少數的例外是土耳其。至於陸上的鐵路交通,目前都是滿載,但是運力很難大幅提升。
再回到管道的問題,俄羅斯出口石油與天然氣的管道,要麼已經炸掉,要麼已經關閉,加上天然氣管道因為極端氣候導致的熱脹冷縮,必須投入更高的維護費用;同樣需要大把資金維護的是石油與天然氣生產設施,它的維護技術門檻極高,俄羅斯要是都能自己處理,為何英國的BP、法國的Total、美國的Chevron、義大利的Eni、荷蘭的Shell等等國際石油巨頭都在俄羅斯有合資公司?現在這群外國人全撤了。
西方國家中,美英率先停止進口俄羅斯原油,歐盟也自2022年12月5日起停止進口,簡單抓歐美的進口量扣除部分轉賣中國的原油,大約3個月,亦即2023年2月底,俄羅斯的石油儲存設施會因為石油無法順利出口而爆滿,此後將不得不暫時關閉部分的油田,這可能長時間停止原本每日四百萬桶的原油產能,2023年1月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俄羅斯可持續產能是每日1020萬桶,當月平均產量是每日977萬桶,大約是全球產量的13%。油井一旦停止鑽探,要重新產油是漫長的過程。
不論俄羅斯撤退還是戰敗,戰爭結束後,日子也回不到戰前,因為俄羅斯幾乎已經脫離全球貿易體系,戰後的國內秩序也可能會瓦解,龐大的原物料依然很難回到國際市場;一個常識問題是,一支打到子彈與炮彈都沒有的俄軍,如何贏得歐亞大陸眾多小國家的尊敬?
而俄羅斯剩下的鐵路運送路線,又全部經過中亞大陸廣大政治不穩定地帶。那些火車上運送的物資,能夠安全送到客戶手上嗎?客戶當然包括中國。俄羅斯光是戰敗,對中國傷害並不大;但是俄羅斯因為戰敗而導致境內秩序瓦解,對中國就是一個無盡的噩夢。其中包括即將動盪的新疆與西藏,以及原物料供應從此受制於歐美為首的西方陣營。
鉀肥、鎳、鐵 將是避險好選擇
對中國而言,為了領土完整與政權穩定,某種程度支援俄羅斯應該是不得不然的選項;對歐美陣營,全力面對中俄或明或暗的經濟或軍事同盟,也是大概率的事,結局不會是俄羅斯戰敗後單純回到2019年之前美好年代那麼簡單。很大的可能是:未來全球貿易體系會分裂成兩塊。在這樣的判斷基礎下,投資人應該為俄羅斯戰敗後的新世界進行什麼投資布局?
第一個絕對是鉀肥,俄羅斯加白俄羅斯的鉀肥占全世界供應的40%,鉀肥是各種糧食作物的必要元素,當俄羅斯可能長期被排除在世界市場之外,加拿大的Nutrien(NTR US)就有長線機會,它在美國上市,是俄羅斯以外全球最大的鉀肥生產商與經銷商。
第二個是鎳與鐵,考慮到原本與俄羅斯Norilsk Nickel公司鎳產量差不多的巴西淡水河谷(VALE),近年鎳產量大幅下跌,澳洲的BHP鐵礦公司(BHP US),在一籃子清潔能源金屬的布局是大型礦業公司最完整的,在此同時,BHP同時是俄羅斯以外全球最大的鈾礦生產商。
不管未來全世界的經濟會軟著陸,還是出現大蕭條,為人類準備足夠糧食的趨勢應該是一樣,朝向清潔能源的方向也會一樣。基於這個認識,我們都該為俄羅斯在戰後退出全球市場做好必要的投資組合避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