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河:風口上的豬飛不起來了!

謝金河:風口上的豬飛不起來了!

在中國經濟奔馳的時代,我們常聽到「風口上的豬也會飛」!這次《紅色賭盤》作者沈棟先生來台,我一口氣讀完他的大作,真正領略了風口上的豬是如何飛起來!

沈棟先生把他一生經歷寫成了《紅色賭盤》,記錄了他透過前妻段偉紅女士結識了溫家寶夫人張培莉女士,從此展開權與錢結合的暴發經過。包括從中遠太平洋魏家福轉讓出來的中國平安保險股票,從轉讓到IPO(首次公開募股),他們夫婦瞬間暴賺兩億美元,後來也引出《紐約時報》記者張大衛專文報導溫家寶家族30億美元資產的醜聞。

在風生水起的大時代,沈棟夫婦也大手筆投資北京國際機場航空貨物物流中心,以及奢華的寶格麗酒店;但隨著2012年前後的薄熙來、谷開來事件到王立軍出走美國成都領事館,及團派明日之星令計劃之子令谷攜兩名裸女在北京開法拉利撞車身亡,後來令計劃判處無期徒刑,這一切也寫下句點。

中國解封氣象新 沈棟看法很保留

2012年是習近平上位的元年,從薄熙來、周永康、郭伯雄,到令計劃都是權鬥中驚心動魄的一幕,隱身在權貴交易的錢與權糾結也隨之崩解。像肖建華在香港四季飯店被失蹤,沈棟的前妻段偉紅失去音訊,沈棟也倉皇出走,這本《紅色賭盤》,寫下了中國權與錢交易的內幕,也為「風口上會飛的豬」譜下休止符。

這次沈棟來台,正好是中國的兩會召開,習近平以2952票、百分之百全票第3次當選國家主席與總書記,李強也取代李克強出任國務院總理,有人戲稱二十大之後的兩會是習帝國元年的開始,我問沈棟如何看中國未來的經濟?

沈棟認為疫情解封後,可望為中國經濟帶來一輪新的活力,不過,今年的反彈力道強弱,會決定未來發展的新格局;如果反彈無力,中國經濟的活力會愈彈愈低,中國經濟的大麻煩可能才正要開始。沈棟的這個觀點和我不謀而合。過去30年,中國一直是世界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引擎,如果這個引擎熄火,全球經濟及台灣,可能都會受到很大的衝擊,不得不小心注意。

這當中,我們先來注意中國進出口及兩岸貿易情勢的變化。中國海關總署3月7日公布今年前2月外貿統計數據,1~2月中國出口5063億美元,年減6.8%,進口3894億美元,年減10.2%,進出口總額8957億美元,年減8.3%,這是延續去年以來的出口衰退情勢。不過當中有一個重要訊號,中國的進口衰退幅度大過出口,這是因為半導體的進口在今年前兩個月衰退26.5%,顯然是受到美中晶片戰爭的影響,而這也是台灣出口到中國衰退3成的主因。

半導體出口一向是台灣出口最重要的命脈,2020年台灣半導體出口產值1224億美元,出口年增率22%,2021年更達1555億美元,年增27.1%,去年更高達1841億美元。不過在高基期下,2022年年增率已退至18%,而中國從台灣進口最大宗正是半導體,占台灣半導體出口市占率58%。顯然美中晶片戰已大大影響到台灣出口情勢,當然也會衝擊台灣GDP的表現。

半導體出口帶動台灣整體對中國出口的衰退,財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2月對中國出口11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減48億美元,對比2月出口年減64億美元,這等於說明台灣出口的減少有75%是因為對中國出口的衰退。台灣2月對中國進口47億美元,年減19.5%,但出口年減30.2%。從去年以來,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已連續7個月下滑,今年前兩個月對中港出口更是年減18%,今年前兩個月台灣對中國出口比重已降到34.3%。

這個比重正是大家最常說的兩岸貿易依存度,中國一直以來都是台灣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年年增長,2019年出口1311億(美元,以下同),2020年是1513億,2021年1888億,2022年1859億,去年是首度下滑,年減1.56%,台灣對中國的貿易順差也從2019年的585億,2020年648億,2021年842億,到去年855億,寫下歷史新高。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市占率也從2019年的40.1%,到2020年最高達43.9%,這是史上最高的比重,2021年下滑到42.3%,到去年剩38.8%。

海外搶單不見效 中國出口直直落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也因此,藍營很多政治人物都會說兩岸關係緊張,台灣將自斷經濟命脈,尤其是馬英九前總統最喜歡說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不過,蔡總統從2016年上任以來,兩岸關係不怎麼好,台灣經濟成長率卻有驚奇的表現,現在大家必須重視兩岸貿易依存度從43.9%快速滑落到34.3%的事實。

從上世紀1990年代以來,中國一直是世界工廠、全球生產基地,貨櫃航運的運價指數也以中國的指標為依據,像是CCFI(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及SCFI(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這個報價都是唯中國馬首是瞻。但從去年以來,不管CCFI或是SCFI都是慘跌不止,例如,最近一週的SCFI報價已經跌到906.55點,半年多前這個指數還創下5109.6點,如今短短半年之內重跌82.26%,這是史上罕見的巨大跌幅。

全球貿易量萎縮,加上先前塞港問題不再,全球各條航線運價快速崩落,美東航線掉了81.68%,美西線重跌85.67%,地中海線跌78.89%,最可怕的是歐洲線,每20呎標準貨櫃運價從7797美元跌到865美元,跌幅高達88.91%,這是史上罕見的巨大跌幅。根據相關部門彙整統計,2023年春季中國外貿訂單下滑40%,傳統產品降幅逾50%。

雖然沿海企業組團出國搶訂單,但收效甚微。最近更震撼的是在2021年上市的以星航運(ZIM.US)宣布無限期停航廣東鹽田港出發的美西航線,這也意味電商貨船只剩下Matson和中遠海運,這個情況過去在金融風暴、金融海嘯瘋狂殺戮中從未發生,可以想見中國出口情勢的嚴峻。

房市內需沒解方 習帝國一堆爛攤

美中角力以來,正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說的全球化已死,從離岸生產到友岸外包,這牽動全球供應鏈,也讓全球通膨壓力升溫。未來美中角力延續,全球經濟可能還會持續衰退,而晶片戰爭也沒有緩解機會,這時占台灣半導體出口市場58%的中國市場,會牽動台灣出口情勢的變化,影響台灣GDP的表現。

除了貿易情勢惡化,中國可能面對19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後資產負債表清理的問題,美國正面臨高通膨肆虐,但今年中國2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只有1%,PPI(生產者物價指數)卻出現1.4%的負成長。中國各項民生必需品都上漲,但生產者物價指數卻下滑,意味了民眾不敢消費、提前還款的景象,背後最大的原因是奔馳了30年的房地產正在轉向,大型建商深陷困境,中國民眾排隊提前償還房貸,還有人瘋搶大額存單,中國民眾累積8兆元人民幣超額儲蓄,面對未來信心不足,內需當然無法提振。

除了房地產問題,內需不振、人口老化、財政困窘,迎接習帝國的是30年經濟奔馳後的大調整,這時,中國需要像漢朝文景之治的「與民生養」,而不是追求霸權的戰狼外交。當風口上的豬飛不起來時,中國最需要的是去槓桿,休養生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